纾困解难台资企业,如我在企如我在诉
近日,游仙法院仙海法庭仅花费2天时间便妥善化解了某涉台资企业租赁合同纠纷,有效助力该企业纾困解难。
2018年,两名台胞在游仙区成立四川某科技有限公司。该公司采用较为先进的菌种发酵技术,通过收购秸秆、鸡粪等原材料年产有机肥料逾万吨,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。后因受新冠疫情影响,该企业生产、销售一度陷入困境,累计欠付场地租金100余万元。
今年以来,该企业股东通过变卖成都房产等方式筹集资金,使企业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,并获得了300余万元的订单,企业经营形势逐步向好。但随着场地出租方向法院提起诉讼,又使该企业面临经营困难。
受理案件后,承办法官认识到,若简单地以一纸判决终结诉讼,不仅可能使企业无法存续,不利于当地就业和环境保护,亦会影响台胞投资兴业的信心。为此,承办法官立即组织原被告双方负责人面对面协商,并邀请当地商会参与调解,共同讨论实现双赢的办法和措施。
最终,在法院的积极调解下,原被告双方重新架起了信任的桥梁,达成了分期付款协议,也使企业获得了亟需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空间。
随后,为帮助企业化解经营风险,承办法官又实地走访了该企业,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,听取企业司法服务需求,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。
编辑:李旭
仙海长安网版权所有